top of page
Search

如何反轉“財務命運”? / 邱燕惠

  • Writer: Olive Chiu
    Olive Chiu
  • Sep 13, 2020
  • 7 min read

Updated: Sep 30, 2020



與財務脫不了關係的困擾

最近,團契群中發了一則求救消息:有位博士生的室友拖欠數月房租,博士生在與室友溝通時被其打傷,找了警察卻不了了之。博士生鼻骨裂傷,雙眼淤青,面部腫大。時值紐約疫情嚴重期間,醫生沒有開止痛消炎藥,目前他在經濟和身體上都挺受傷。在疫情中,這種事該如何處理呢?

在校園團契禱告會中,我們常聽到學生們這樣禱告:

“唉!H1B [1]沒抽到,真要哭了,都第三次了……”

“畢業後我想回國,可是考慮……”

“我們計劃一畢業就結婚,但是在身份問題和工作沒有著落前,我們雙方父母不同意……”

“我爸媽會支持我畢業後的經濟問題,條件是他們希望我留在美國……”

“眼看OPT[2]快到期了,而我的工作還沒著落……”

“昨天在網上看到X牌打1折,機會難得買了一件外套,只是這下我要為節制禱告了……”

“最近壓力很大,報告要交,還和男友因為信仰和生日禮物的事情吵架……”

……

這些代禱內容,都與財務有關!


思維影響財務

首先,我們要區分何謂一般人追求的財富自由,以及何謂基於真理的財務自由。

1.一般人追求的財富自由,僅限於今生可以追求並可能得到的財富。從這個觀點出發,我們可以有以下幾個追問:需要多少儲蓄才能滿足安全感?所獲財富能持續幾代人?若能成為企業巨人便是攀登至人生頂峰了麼?追求利益的目的是什麼?如何在財務自由上擁有財富,而不會變成守財奴?

2.基於真理的財務自由,則是基督徒踐行上帝管家的使命所思考衍生的財務觀:以上帝的話為根基,以愛上帝愛人為動機,以聖靈的管理為行動。至於生活的安全感,則是基於上帝的應許!因為我們已經有一個真正安全且永恆的財富!

以下這條公式可以作為參考,明白一個人的思維如何影響他的財務命運:

思維→帶出財務行為→養成財務習慣→形成財務性格→財務命運

無論哪個時代,面對金錢的真正困境都存在於看不見的潛在危機中。這危機就是因為罪性,我們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思維,並從錯誤思維導致錯誤選擇,最終經歷悲催的財務故事。

人若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意圖不軌,則或因貪婪而成為金錢的奴隸;或因驕傲爭競、渴望權力大如上帝;或是陷入試探,落在無盡的勞苦愁煩中。


聖經中的財務觀

聖經中有許多處經文談到金錢,在耶穌的比喻中,有16個是與財務有關的!

耶穌在對門徒的“天國憲章”講論中教導說:“要積攢財寶在天上……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,你的心也在那裡……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。不是惡這個愛那個,就是重這個輕那個。你們不能又侍奉上帝,又侍奉瑪門(“瑪門”是“財利”的意思)。”(參《馬太福音》6:20-24)

這世界的經濟系統與上帝的經濟系統不同,永活的上帝擁有並主宰一切,他的意念與道路才是我們永恆不變的核心價值。因此,基督徒需要學習如何以聖經的觀念,管理上帝所交付我們的財富。這就是管家神學。而如何理財便是反映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!

這世界的開始,伊甸園的所有權是上帝的,他賦予人管理的責任,並賞賜人享受園中一切的豐盛。然而卻因為人的貪婪,自以為可以搶奪上帝的主權,這愚昧的選擇便帶來罪的結果——被逐出上帝的同在與豐富!

如何有智慧地管理上帝交付我們的錢,是我們每日要面對的。而忠心管家需要遵行兩大原則:愛上帝和愛人。愛上帝,就是敬畏上帝(參《申命記》6:24);愛人,則是“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”(參《馬太福音》7:12)。


檢視財務行為


作為上帝的管家,首先要存謙卑感恩的心,承認財富都是上帝託付的。幾千年前,摩西對以色列的先祖提到:“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,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,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,像今日一樣。”(《申命記》8:18)

如何檢視自己的財務行為,以下幾個建議也許可以幫我們對照內心:

●賺錢的機會上,無論是實習、工作、兼職經營電子商務、投資等,都要時時省察自己是否誠實?有否貪財?

●購物是否出於需要,還是被人誘惑或與人攀比?

●消費是否與自己的經濟能力相平衡?

●買車或婚禮的規模,是否因為慾望或試探,以藉貸甚至是網貸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?

●行為是否心中有平安對應?

●別人的缺乏上有沒有愛心的幫助?

我們把凡事帶到上帝面前,因為相信上帝是可信賴的供應者,他知道我們的需要和軟弱;我們求聖靈管理每一筆財務的運用,因為我們是上帝的管家。


培養財務習慣

突如其來的一場溫疫,揭示了人是如何以私慾、無知、傲慢引發了世界性的災難。

因為疫情,北美的許多中國留學生,有回不來的,也有回不去的,對未知的恐懼產生許多負面情緒。因學費、生活費負擔的可能增加,再加上學校改為網絡授課。那麼,是否要回國呢?可面對昂貴、一票難求且不確定的航班,糾結啊!

不僅是疫情造成的影響,還有原生家庭給予的金錢觀、文化風俗傳統、教育背景、政治環境、網絡的方便性、交通的便捷、科技的研發、產業的升級、創意的自由風氣、廣告營銷的感染力、投資和支付方式的多元性、虛擬貨幣的興起……快速又無形地影響著我們的財務習慣。

耶穌說,我們在世上有苦難(參《約翰福音》16:33)。基督信仰並沒有承諾我們天色常藍花香常漫。學習做財務規劃是忠心管家應盡的責任,如此在面對不時之需時,財務仍然是自由的。

以上帝為中心的財務習慣,首先是把當納的十一奉獻歸給上帝,其他的除了預留基本生活費,還要擬定還款計劃、意外基金儲蓄、不受貪欲主導的投資、旅行學習基金、愛心捐款,等等。如聖經所說:“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,因為日久必能得著。你要分給七人,或分給八人,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。”(《傳道書》11:1-2)

此外,對於生活費用、奢侈品購買,要先考慮性價比;投資前要有全面的諮詢。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是討上帝喜悅的,縱然是居家隔離期間也要持續,健康的身心靈是寶貴的財富。


塑造財務品格


不可否認,財務能鍛煉一個人的靈命和品格。錢財,既能攔阻我們過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人生,也能塑造我們的品格。擁有合乎聖經的理財觀,可以提醒並挑戰我們在實際生活中,是否在錢財上敬畏上帝又愛人如己。

如今,人們可以超越國界,甚至無須攜帶紙幣出門。網絡的便捷不但開啟了各種信息收集的方便門,也增加了更多的消費方式,帶來更多形式的誘惑與陷阱。作為基督徒,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,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,只有“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,是一樣的。你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。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,並不是靠飲食;那在飲食上專心的,從來沒有得著益處。”(《希伯來書》13:8-9)

一個愛上帝愛人的屬上帝的管家,是時時向上帝禱告的:“我求你兩件事,在我未死之先,不要不賜給我: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;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,賜給我需用的飲食,恐怕我飽足不認你,說:耶和華是誰呢?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,以致褻瀆我上帝的名。”(《箴言》30: 7-9)

我們只有持守聖經真理,願意在基督十架裡塑造品格,才能在變動的時代環境中自我校正。


理財要先理心


耶穌曾教導說,一天的難處一天當,不要為明天憂慮吃什麼、喝什麼、穿什麼……(參《馬太福音》6:31-34)

這樣說來,我們的日子只有兩天,“今天”和“那一天”。那一天,指的是生命氣息停止,不再需要財務行為的日子;也可以指我們面對最後審判的日子。為了那一天,讓我們在每個今天,在財務上對上帝盡忠,對人誠實有愛心。事實上,今天每一個與財務有關的行為,無論是賺取、奉獻、使用、儲存、投資,都反應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,永恆是如此真實且與今天息息相關。

以下這些和財務有關的聖經經文,盼望對你我都是一種提醒:

“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,就得富有、尊榮、生命為賞賜。”(《箴言》22:4)

“你們要謹慎自守,免去一切的貪心;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”(參《路加福音》12:15)

“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,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什麼去,只要有衣有食,就當知足……有人貪戀錢財,就被引誘離了真道,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。但你這屬上帝的人要逃避這些事,追求公義、敬虔、信心、愛心、忍耐、溫柔。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,持定永生。”(參《提摩太前書》6:6-12)

那麼,在財務管理上,我是要以上帝為中心呢,還是要以我自己為中心?

對於基於真理的財務自由,使徒保羅總結了一個智慧的生活態度:“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,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,這是我已經學會了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,或飽足、或飢餓、或有餘、或缺乏、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秘訣。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”(《腓立比書》 4:11-13)

願我們都在禱告中學習做一位忠心、良善、有見識的管家,每日向主祈求三件事:“更深刻認識你,更虔誠敬愛你,更緊緊地跟隨你。”(編註)


注:

[1] 美國簽證的一種,指特殊專業人員/臨時工作簽證。

[2] OPT即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(專業實習)。是美國F1學生簽證畢業後的實習期。

編註:此禱詞出於英國主教Richard of Chichester(1197-1253),後曾幾度譜成曲調不同的詩歌《每一日》(Day by Day)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